招生信息网

首页 << 招考指南

上海名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析技巧谈

招生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2-05-22]  

原延安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三资深骨干高级教师周永蔚

每年的上海语文高考中,考生们感到最难对付的,就是唐诗宋词元曲鉴赏分析类型的开放性小作文了。其实,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真正把握住撰写它的基本规律。在此,笔者介绍几个答题技巧方法,考生可以严格训练、逐步熟悉。

抓住诗歌的人生经历

比如,2001年春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五言格律诗《月夜忆舍弟》。从该诗中的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四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此诗是写于八年安史之乱(755——763期间的。乾元二年(759年)之秋,48岁的杜甫带着家眷,跟着唐肃宗李亨出逃到秦川(今甘肃天水县)。而他的三个亲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却散落在山东、河南一带。整首诗的前四句是写惨景,后四句是写惨情。八年的动乱,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所以杜甫借这首诗来反映一个时代。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杜甫的这段人生经历,撰写出这样一篇鉴赏分析短文:全诗借景抒情、感物伤怀、思乡怀亲:先以戍鼓雁声白露等词语,描绘出一幅浓重悲凉的边塞秋景图;继以弟散无家断书等历史实况,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严重后果,表达诗人此时内心凄哀痛心、颠沛飘流的焦虑不安、忧国忧民之情。

抓住诗歌的背景提示

比如,2001年秋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在它的词牌下,有这样一段背景文字,同学们在考场思考时,要充分予以重视——“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如果把这段文字精确地译成现代文的话,那就是:南宋孝帝赵眘执政时期的1179年暮春,有抗金收土、复兴大宋思想的40岁辛弃疾,从荆湖北路(前方)掌管钱粮财赋的漕司官署,后调至荆湖南路(后方)的机关去工作,官位与辛弃疾相同的转运副使王正之,在江边一座小山上的亭子内,设置便宴,饯行送别,于是,心怀不满的辛弃疾,当场为他写下这首闲愁最苦的双阕词,赠与同志好友。在阅读了这段翻译之后,你再紧密结合词中的怨、最苦、断肠等等字眼,那就不难可以得出这首词的中心思想了,它应该是:辛词形象点染春色年华的悄然离去,再融入典故、史实,透露自己内心的最苦闲情,暗喻江山破败、时局飘摇,然而个人却依然红心依旧、忠君爱国,并显示自己嫉奸恨佞、不怕遭妒的正直高尚精神节操!

(注:2009年春考的诗歌,就属此类)

抓住诗歌的简要注释

比如,2004年秋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明朝杜庠所写七言格律诗《赤壁》。在它的注解部分,清晰的有这样一段文字,同学们有时会粗心忽视掉——“【注】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如果再将此段文字扩充一下的话,那就是:杜庠,明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字公序,是景泰(第七帝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从14501457年)期间的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小攸县(今湖南省长沙市的攸县)的县令。可他做了极短的时间,就罢职归乡。于是往来于湖、浙一带,与好友游山玩水、饮酒唱诗,并自称是西湖醉老,就此度过清淡自得的一生年华。又因曾到过赤壁题诗,故人们称他是杜赤壁。毕生撰写有《楚游》、《江浙》、《歌风》等诗集,寄情抒怀、评古论今。在他的这首诗里,有不堪回首四个字,实际上这是作者借助轰轰烈烈的三国火烧赤壁旧史,目睹今日的荒矶鸥鸟满烟芜,再联系到自己的坎坷仕途,不由无限感慨,于是,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一段主旨内涵:全诗运用强烈对比,抒发历史苍凉、人生无常的凄怆情愫:豪气冲天的曹瞒与兵销炬影的下场;战火纷飞的昔日与荒矶烟芜的现实;壮志凌云的周郎与仕途失意的自己……凭借这纵横逸宕、气势雄迈的赤壁怀古,一展沉郁惆怅、命运坎曲的人生意绪。

(注:2008年秋考和2011年春考的诗歌,就属此类)

抓住诗歌的关键文眼

比如,2011年秋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古诗十九首》的最后一首游子离愁诗。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清代张庚就抓住了诗中的关键文眼,在《古诗解》里有如下一段心理愁思发展十层次的细细分析,文字不长,老师就为你摘录于此,仅供你参考之:忧愁不寐,因不寐,因徘徊,因徘徊出户,因出户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进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根据以上所提供的具体内容,你就完全可以从《明月何皎皎》一诗中的忧愁徘徊彷徨愁思泪下等关键词,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诗意了,那就是:诗人运用表示悲哀痛心、精确直觉的心理动词,又采用以乐衬哀的艺术效果(),按照时空的推移转换,抒发了游子们急盼回归、急见亲人的真挚情感。

此外,你还可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处置。如描写元宵节元曲2005年春考,元代盍西村《【越调】小桃红·江岸灯火·万家灯火闹春桥》)、描写端午节宋词2006年春考,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梅霖初歇》)、寄思寒食节五律2008年秋考,王安石《壬辰寒食》)、描写祭社日元曲2010年秋考,元代王恽【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社坛烟淡散林鸦)等作品,你可以采用抓住诗歌的佳节特色;又如试卷里选两首诗歌,进行对比结合考测的(2000年秋考异朝异人异题”——唐代王驾《雨晴》与宋代赵师秀《约客》;2003年春考异朝异人同题”——唐代杜牧《过华清宫》与宋代杜常《题华清宫》;2004年春考同朝异人异题”——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与王维《相思》;2005年秋考同朝同题异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与徐凝《庐山瀑布》),你可以采用抓住诗歌的比较异同去写;再如还可抓住诗歌的名家评论,借用其中的点滴精彩评语,去撰写出属于自我创见的诗歌鉴赏开放性小作文来(2004年春考、2005年秋考和2010年春考,这三年的诗歌就属此类)。总之,还有抓住诗歌的辞格妙用抓住诗歌的时空交融抓住诗歌的虚实映衬等方法,去恰当地写出一篇较好的考场诗歌鉴赏小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