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市、杨凌示范区招办(考试管理中心),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各县(区)招办:
为做好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同等学力者应由本人写出说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3.身体健康;
4.截至
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报名,除符合上述条件中的1至3条外,还须持有陕西省公安厅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
(二)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参加过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在上一年度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有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且情节严重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6.在陕常住户口不满3年者;
7.高级中等教育学籍在陕不满3年者。
(三)考生本人或随父亲(母亲)因军转安置、工作调动(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办理的调动)正常迁转在陕落户者,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
二、报名时间和办法
(一)报名时间:
(二)所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都必须在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其中就读于非户籍所在县(区)学校的毕业生回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凭就读学校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2011年陕西省回户籍所在县(区)高考报名考生学籍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表》(见附件1)到户籍所在县(区)招办报名。
(三)报考科类分为文史、艺术(文)、理工、艺术(理)、体育5个类别。报名时考生只能选报其中的一类,报名后不得更改。文史、艺术(文)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外语和文科综合;理工、体育、艺术(理)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外语和理科综合。填报志愿时,艺术(文)类考生可以兼报文史类志愿,艺术(理)类、体育类考生可以兼报理工类志愿。兼报志愿从第一批本科开始,提前录取批次不得兼报。文史类、理工类考生不得兼报其它科类志愿。
(四)按照《关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通知》(陕招办函〔2010〕33号)要求,从2011年起,考生必须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考生报名前必须到县(区)招办指定的地点采集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领取报名号和密码。报名时登录陕西省高考网上报名系统,查验自己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和民族等信息,认真阅读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须知》、《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诚信承诺书》,同意履行承诺后输入报名信息。
(五)享受录取照顾政策的各类特殊考生,要交验相关原始证件,同时填写《特殊考生证明表》,并经有关部门审查。其中少数民族考生不需填写此表,由县(区)招办采集考生身份证信息后审查确认。
各市、县(区)招办要严格审查特殊考生资格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除少数民族考生外,各市招办要将特殊考生分类造册,于5月底前报送省招办。省招办将对特殊考生资格进行复审并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上公示。
(六)被推荐为普通高校保送生的学生也必须参加高考报名。高考前被普通高校按保送生录取的学生不得参加高考,准考证由县(区)招办负责收回。
(七)报考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报名,否则,不得参加相关学校组织的体育单独招生考试。
(八)少年班考生凭报考学校通知单在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在我省就读内地西藏班的考生,在就读学校所在地报名。
(九)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核定的标准,考生须缴纳报名考试费95元。
(十)我省数学和英语科目实行自主命题,不办理借考手续。
三、认真做好报名工作,确保考生报名信息准确
为确保考生报名信息准确,各市、县(区)要认真做好报名各阶段的工作。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安排如下:
(一)
(二)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要以考生本人现实表现为主。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负责对其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内容要完整、准确。在校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由专人输入网上报名系统,学校审查;非在校生的鉴定由其工作单位填写(无工作单位的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填写)《2011年陕西省高考报名非在校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见附件2)并加盖公章;回户籍所在县(区)报名考生的鉴定由就读学校负责。县(区)招办要指定专人将非在校生和回户籍所在县(区)报名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鉴定内容输入网上报名系统。考核表留存备查。
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或违纪处分的考生,要提供其所犯错误事实、处理意见、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后的表现等材料。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或参加邪教组织的;
2.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三)
(四)
(五)
体检表和条形码由省招办统一印制,各市招办于
(六)
(七)各市、县(区)招办要通知辖区中学,为回户籍所在县(区)报名的考生及时提供《2011年陕西省回户籍所在县(区)高考报名考生学籍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表》和学籍档案。
四、严格报考资格审查,严防“高考移民”
要把严防“高考移民”作为2011年高考报名工作的重点。按照省教育厅、公安厅《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陕教生〔2005〕22号)精神,完善户籍学籍双认定、高中学籍电子注册、居民户口本和身份证核查、报名资格公示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报名资格审查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和各中学要加强学籍管理,严禁伪造学籍档案。要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籍列入报名资格的审查内容。要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商请公安部门加强对考生资格的审查,重点审查持有外地公安机关签发的居民身份证的考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高考报名资格审查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充分发挥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强化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时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组织或参与“高考移民”活动以及为伪造中学学籍档案等行为提供便利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党纪、政纪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涉及“高考移民”的违规案件,除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主管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报名工作结束后,各市招办要将考生资格审查情况的书面总结材料于
二○一○年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1:
2011年陕西省回户籍所在县(区)高考报名考生
学籍证明及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
学校名称:
姓 名 |
|
性 别 |
|
政治面貌 |
|
学籍号 |
|
考籍号 |
|
||
学籍证明: 学校公章 县(区)教育局公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 班主任签名: 学校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附件2:
2011年陕西省高考报名非在校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
市(区): 县(区):
姓 名 |
|
性别 |
|
民族 |
|
报名号 |
|
政治面貌 |
|
||
身份证号 |
|
||||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 负责人签名: 考核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2010-11-29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