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我校13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由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的“文治讲坛”第五期报告会。“文治讲坛”2012年开坛,邀请到知名院士、资深教授、教学名师结合自身经历畅谈青年教师如何在新环境下认清自己的使命,站好讲台,做好教师。
我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建立帮扶关系以来,已派出53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讲坛”报告会。
第五期讲坛邀请到了来自德国多特蒙德理工大学的约翰内斯·威尔特教授,他在德国研究教师发展和教学改革已有多年,曾任德国高校教学研究会会长、德国教育科学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多特蒙德理工大学高校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自2012年起,担任复旦大学客座教授。
本次报告会,威尔特以“以教促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方法”为主题,和参会教师探讨关于如何将现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他从一张欧洲中世纪的油画引起话题,介绍了“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课堂外的学习”的概念和方法,他认为有很多方法,例如德国目前流行的“三明治”法、“写卷宗”法,都可以用来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威尔特教授也应用了这些方法与现场的教师做互动,我校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
威尔特教授介绍了德国开展教育改革的实际行动和效果。他提到,德国多年来不断进行改革,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展示人,而要做Tutoring(助教)、Coaching(指导)及Consulting(问询)。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打破常规的教室布置、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等方法改变现有的The Chaine of Influence on Learning(学习影响链),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中心。
最后,威尔特教授还介绍了在欧美地区流行的教学理念。Cone of Experience(经验圆锥)、混合学习方案、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教育三角、个人学习策略、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等。
报告会结束后,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副主任唐艳华老师感触颇深。她说,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差不多都是“满堂灌”,而威尔特教授现场示范的“互动课堂”让她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德国很重视教育,他们的教育改革积极有效。这些都值得我们中国教师深刻思考。从教不久的能源学院张线媚老师也提到,从威尔特教授的教育理念中得到了很多提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课堂教学的全新思路,对我们年轻教师启发很大。(人事处/周昕)